欢迎来到工商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财政培训财税培训审计培训统计培训工商培训金融培训更多干部系统培训!

高等学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体制顺畅灵活性佳

全国十大财经院校之一政产学研全覆盖

咨询热线 023-6751-4122 / 186-2314-3569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基地

时政新闻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处理好若干关系

编辑: 时间:2024.09.19
原标题: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处理好若干关系

【学思践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处理好若干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的关系。顶层设计以实践探索为基础,其优势在于牢牢把握前进方向、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实践探索以顶层设计为指导,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在改善民生过程中,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不断提升实效。一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比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涉及深层次、多元化重大利益格局调整,其复杂性、艰巨性、敏感性非常突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稳定社会预期,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回首改革历程,鼓励自发探索,允许各地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多元化尝试,是推进改革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改善民生过程中,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设目标、把方向、定规划的优势,也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寻求有效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不断创造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多元力量的关系。就改善民生而言,政府固然是最为重要的主体力量,同时也需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慈善组织、志愿者、居民共同参与并发挥各自重要作用。一方面,改善民生需要政府积极作为,主动作为。近年来各地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变“反复跑、多头跑”为“最多跑一次”,这是政府积极作为的体现。另一方面,有为政府并不代表大包大揽,应当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积极引入多元力量。比如,慈善事业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健全慈善法律政策体系,理顺各方关系,发展枢纽型、资助型、行业性慈善组织,高度重视社区型慈善组织培育,引导形成覆盖城乡的慈善组织网络,营造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慈善文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慈善是高尚事业的共识。改善民生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多元力量是重要主体和有益的补充。要创新政府主导、多元力量参与的工作格局,实现政府、市场、社会间的良性互动,形成改善民生的强大合力。

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只有不断做大“蛋糕”,才有足够的资金资源用于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才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增长到2023年的39218元。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累计城镇新增就业超1.4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1亿人,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这些民生成就的取得,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人民群众是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民生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破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既能增进民生福祉,也能为经济增长找到持久动力,打开社会活力的闸门。新时代新征程,要全面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处理好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当前和长远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立足当前,就是要把民生工作做得务实一些,坚定“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集中精力办好当前事。比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深挖基层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等就业机会,稳定高校毕业生政策性岗位规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满足就业需求。着眼长远,就是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比如,人口问题是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人口变化具有长周期、慢变量、深影响的特点。要前瞻把握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加强战略性布局,动态优化相关政策举措,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确保掌握工作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统一起来,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优先解决最迫切、最直接、最普遍的问题,也要着眼长远,持续完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统筹解决远期的、潜在的问题。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改善民生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也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民生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这些方面彼此交织、相互作用,某一方面的建设成效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方面,需要全面统筹、整体推进。比如,医改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新时代以来,我国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集中采购中选药品价格平均降价超50%,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80%,累计节约费用约3000亿元。与此同时,在民生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主次分明,重点清晰,善于从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或特殊人群打开突破口。以养老问题为例,通过抓居家养老、抓兜底保障、抓医养结合,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满足就医、就餐、照护等刚性需求,破解养老服务难题。这既是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关切和聚焦,也是从“小切口”入手,做实民生“大文章”、办好群众“心头事”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重点突破,才能以点带面、激发前进动力;整体推进,才能统筹协调、把握高质量发展大局。把握好两者关系,既要增强改革整体性,又要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分清轻重缓急,既只争朝夕,又稳步扎实推进。

处理好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决定》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强调的是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举措,最大限度地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量力而行是方法是智慧,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不作无法兑现的承诺。要遵循“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工作思路。一方面,坚持尽力而为,切实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尽最大可能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事小而不为,一年接着一年干,踏踏实实往前推;另一方面,坚持量力而行,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防止脱离经济基础与物质限制的不切实际的拔高,避免掉入“高福利陷阱”,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将民生实事项目具体量化,花好每一分钱,加强资金监管、提高资金绩效。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两者辩证统一于发展之中,共同检验着高质量发展的程度和水平,确保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林楠 王洌瑄,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黄瑾、万鹏)
当前页面:http://www.ctbuedp.com/szxw/029187.html